圖書館 丁靜林
下班回家,進門就聽到女兒稚嫩的聲音:“人,大人的‘人’,小人的‘人’……”走到房門口一看,原來是女兒在教婆婆識字。女兒今年5歲半,小家伙其實認不了幾個字,竟就過了把教師癮。不識字的婆婆笑呵呵地跟著女兒念。我在門口駐足良久,看著這一老一小認真的樣子,竟不禁思緒萬千,腦海里便浮現出多年前我教母親認字的場景……
約莫是我初一的光景,母親讓我們教她認字。母親小時候沒上過學,大字不識一個,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睜眼瞎”。那段時間,我們兄妹幾人每天吃過晚飯,做好作業,就輪流陪母親認字、寫字,當老師的熱情都很高??墒?,一段時間后,我們發現母親的接受能力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差得多!她總是把姓氏“杜”的“木”和“土”寫反,每每都惹得我們大笑。慢慢地,我們做老師的熱情消退,加之母親家務農活也忙,大約一個月后,就中止了這項教學活動。至今,母親也不過認得幾個阿拉伯數字和再簡單不過的屈指可數的漢字。
母親和共和國同歲。母親早年的遭遇幾乎是她那一輩農村人共同的經歷,當時國家一窮二白的面貌反映在農民身上,就是缺衣少食,而學校教育就是一種“奢侈品”的存在。貧窮、匱乏,伴隨了母親半輩子……
當改革的春風吹遍中國大江南北之時,也吹拂著我那偏遠的家鄉每一寸土地,讓這片土地舒展開神奇的畫卷,演繹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重視,讓農民深深感受到國家和黨對他們的關愛。糧食直補、養老補貼政策的實施,調動了廣大農民的勞動積極性;特別是農業稅的取消,終結了中國歷史上存在了兩千多年的“皇糧國稅”,給億萬農民帶來了看得見的物質利益。近些年,國家惠農力度越來越大,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獲得感也越來越強。
按母親的說法,一個人年輕時日子過得苦不算苦,年老時生活幸福才是真正有福。所以母親自認為是有福之人。母親常說,她現在的生活,就是過去地主也不能比的,有生之年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知足了!
母親曾給我講過一個故事,讓我感觸頗深。有次母親去鎮政府領田畝補貼,工作人員要求簽字,旁邊一老太太表示不會簽,說著就撲簌簌地流下了眼淚。老人哭訴小時候每天跟著娘四處要飯,哪里有機會上學??!她怎么也沒想到會有這么一天,種田不用交稅,還能領補貼!“我什么也沒做,還能領國家的錢!我什么也沒做啊……”老太太一直不停地念叨著。
多么質樸的話語,多么淳樸的農民??!每每想起這個故事,我的內心都充滿感動。我想老太太的哭泣參雜著悲喜交加的復雜情感:她很委屈,曾因生活窮困而上不起學;同時她的哭泣也表露了她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像這位老人和母親這輩人,他們目睹和親身經歷了改革前后農村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感觸尤深……
“‘小’,這是大小的‘小’!奶奶,你怎么總學不會啊……”女兒稚嫩的聲音拉回了我的思緒。顯然,女兒和當年的我一樣,對自己的“學生”很不滿意。幼小的她哪里明白,奶奶是因為貧窮而永遠失去了“讀書夢”;幼小的她更無法懂得,她所引以為豪的“厲害”并非因為自己有多聰明或多努力,而是因為——生活在一個好的時代!
過去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今日中國早已不是過去那個積貧積弱的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上下凝心聚力,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諸多領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如今,我們攜手奮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中國夢”是13億中國人共同的夢!大夢牽著小夢,小夢連著大夢,廣大人民群眾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上,也實現了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幸福感不斷增強的一個個小小的夢。
沐浴著改革開放春風長大的我,和許多優秀的人相比,我的成績實在微不足道;然而,我取得的一切對于生活在農村的母親那一輩來說,卻是連做夢也不敢想的奇跡!這一切與其說是我個人努力的結果,不如說是農村生活水平改善和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給了我接受學校教育機會的成果。如果沒有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和大力投入,我也就不可能有繼續深造的資格,更不可能從偏僻的小山村,來到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追求我的“教師夢”。
追夢路上,鮮花和荊棘并生,成就與汗水并存。再苦再累,我也無怨無悔!教師,是我從小就有的夢想,于我而言,它是一種職業,更是一份事業?!扒嗄昱d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培養振興中華的未來棟梁之重任,高校教師責無旁貸;縱有千難萬險,我也會負重前行!
如今,作為一名圖書館館員,我在這片肥沃的文化“田野”上默默耕耘;在服務師生讀者的平凡崗位上,我激情滿懷,與無數懷揣夢想的讀者一起奮勇奔跑,追逐心中的“詩和遠方”。